第三篇 水晶球
无论是北半球的雪花纷飞,还是南半球的碧海沙滩,圣诞老人从不在水晶球里缺席。

2019的圣诞节感觉特别长,许是假期特别长的关系,转眼就到到了复活节。恐怕是空前头一遭。
澳洲的季节是要入秋的了。一到了四月,门前的枫树渐渐变红,一整片的红色甚是让人赏心悦目,初初刚见到它时,有种状元红的好意头,于是才定居在此。
记得我读书那会儿,余秋雨的《百年孤独》还有刘墉的《萤窗小语》都是夜自习之后陪伴入梦的枕上书,如今读的人想来是少了很多。
之于小说,我更钟情于散文,许是因为它那字里行间里的行云流水,让人娓娓读来时保有无限遐想的空间,是情绪上或者是精神上的舒展也延伸。
不同于小说,往往会在情节的推敲和结局的设计上,让人感叹或者遗憾;也不同于诗歌,局限于篇幅和格式,在暗自吟诵时忽然晃神。
散文是灵动的。随手拈来的一抹花香便可成就。你若懂,便识此香,你若不识,便是不懂。
摇摇手中的水晶球,那是个白雪皑皑的圣诞节。虽然在南半球已经多年,始终还是记挂着白色圣诞节的。
传说中世纪的水晶球是可以预知命运的,我信。但我们手中的水晶球不行,因为它们从本质上只是颗玻璃球。
而玻璃和水晶最大的区别就是,前者是人造的,而后者是浑然天成的。说它采集天地之精华,吸收日月之灵气,也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。
我们手里的玻璃球,里面装着什么一目了然,若在凑近仔细看看,兴许还能看见自己的倒影。
摇一摇,然后放下,看里面的雪花纷纷落下,直到落尽,然后看见里面分明的圣诞树和温暖的房子。
思念开了闸,孤寂奔涌而来,不觉眼角有泪无声地滑落,落到嘴边,苦咸。
罢了罢了,真希望自己还是那’为赋新词强说愁’的年纪。借句短歌行,壮志何日酬。 “慨当以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。。。。。”
也许梦里,会捡到一颗发光的水晶球,然后偷偷地看看,那久违的从前,和后来的后来。。。。。。